
中美海军实力消长拐点会来吗!随着中国海军新锐作战力量不断涌现证券公司配资,以及美海军主力军舰加速退役,两国海军实力正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。通过梳理中美军舰总吨位的变化,可以看到这种趋势。

上周,美国无端对中国船舶加征高额“港务费”,其目的是打压中国造船工业,利用“跷跷板效应”加速本国造船业复苏,核心仍是要确保和增强美国军舰的制造能力。但这种做法真的能有效阻止或迟滞“拐点”的到来吗?除了造船能力,还有哪些因素对中美海军实力变化产生影响?

对于中美海军实力,尤其是军舰总吨位的消长,美国方面早有关注。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行将结束时公布了海军30年军舰建造计划,目标是到2051财年美海军舰艇数量达406艘。然而五年过去,这一计划进展缓慢,“提康德罗加”级主力舰持续退役,下一代驱逐舰DDG(X)面临进度延误和成本超预期等问题,“阿利·伯克”级FlightⅢ批次和“星座”级护卫舰的生产进度同样堪忧。这与美国造船业的衰败不无关系。

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捷克参加防务峰会时表示,中国在造船领域已远远超越美国及其盟友。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克·柴尔兹甚至表示,中国的造船能力整体上大约是美国的200倍。相比之下,美国造船业长期饱受工期延误与成本激增的困扰。

9月25日,中国商务部将三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,禁止向这些企业出口两用物项。其中,亨廷顿·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军用造船企业,掌握着美国海军关键战略资产建造能力。如果该公司继续损害中国核心利益,必将影响其相关军用船只的制造能力。

技术创新方面,福建舰公布三型舰载机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的画面显示,歼-35战机成为全球第一款在航母上电磁弹射起飞的五代隐身战机。而美军的F-35C至今仍未实现在“福特”号航母上的电磁弹射。此外,美海军在水面反舰武器方面表现平平,而解放军展示了多种先进的反舰导弹,包括高超声速导弹。

尽管中国海军在造舰能力和新质作战力量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但美国海军仍具有强大底蕴和实力。例如,在水下作战方面,美国潜艇数量和作战实力依然领先。另外,美海军遍布全球的基地、常态化海外部署及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也是宝贵资产。因此,我们不应因自身快速发展而盲目乐观。
中国当前对海军力量的投入是补偿式的,旨在打造一支与国力相符、能保护海外利益的现代化强大海军。这个“拐点”来或不来,对我们而言并不那么重要,因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完全是基于自身需要。即使未来某一天“拐点”出现,那也将是我们奋发图强、勇于创新的结果。只有立足自身,敢于超越自身证券公司配资,才能让自己不断变得强大。中美海军实力消长拐点会来吗!
鸿岳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